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10年来策略配资,取得了巨大成就。未来,如何更好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?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于铁军表示,国之交在于民相亲,民相亲在于心相通,这对今天高质量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“首先,在思想上要落实‘共商、共建、共享’原则。虽然各个国家在政治制度、意识形态、民族宗教、文化传统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,但主流都是在追求真善美,要以此为准绳,做到‘民心相通’。”于铁军说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强调的,就是各国发展稳定、追求共同富裕这一共同目标,通过合作、协作方式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。
在运行方式上,于铁军认为,要创新体制机制,打造政府、企业和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运行架构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过程当中,政府的指导、支持、组织、协调不可或缺。企业则可以通过自身开展项目可行性调查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、实施本地化的战略、积极雇佣当地员工等,为“民心相通”贡献实实在在的力量。
“政府的规划、指导、协调、对外援助,企业项目的有效运作,加上社会组织接地气的‘滴灌’效应,三者相互配合形成更科学、更有效的运行模式。”于铁军强调。
于铁军还指出,在项目选择上,除了基础设施建设,还需要关注民生工程,在医疗、环保、救灾等领域加大投入,使得当地的普通人能够更切实地享受到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带来的实惠。
于铁军认为策略配资,做到‘民心相通’还需要切实了解当地的民情、社情和国情,尊重当地的宗教、文化和社会习俗。“能否在‘一带一路’建设中切实推动‘民心相通’,关系到共建‘一带一路’倡议能不能高水平推动、高质量发展以及高标准合作的实现。”于铁军说。